首页

艾彩免费舔脚网站

时间:2025-05-29 20:01:48 作者:跨越海峡 嘉台何以共赴创新发展之约? 浏览量:96260

  中新网嘉兴5月28日电(黄彦君)1600多家企业与台湾开展经贸交往,累计引进台资超100亿美元,每年有4万人次台胞前来探亲访友、观光旅游,3000多名台胞长期工作生活于此……在浙江省嘉兴市,“两岸一家亲”的情谊在商业、人文互动中愈发深厚。

  28日,以“嘉台同行·智创未来”为主题的2025浙江·台湾合作周嘉兴专场活动在嘉兴经开区举行,再次连接起浙台两地的深厚情谊与广阔合作空间。

5月28日,2025浙江·台湾合作周嘉兴专场活动现场。嘉兴市台办供图

  从“相遇”到“相知”,跨越海峡,嘉兴与台湾谱写了怎样的发展故事?

  这是一场久久为功的创业创新“接力赛”。

  “我们的成长有着父辈半生的积累,更有强大祖国给的底气。这几年,嘉兴经开区给企业带来各种优惠政策和补贴,我们定不会辜负,在这里有无限的可能。”浙江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景辉感慨道。

  时钟拨回1997年。随着台商赴大陆投资热兴起,廖景辉的父亲廖进堃前来长三角地区考察。他看好嘉兴及嘉兴经开区的区位优势,选择在此投资兴业,并前后多次增资扩产。

  “一代”靠打拼,“二代”靠创新。作为“台二代”,廖景辉看重父辈的积累及城市营商环境,视野也更加开阔。“不能让别人牵着鼻子走,要当自己的主宰。”为摆脱牵制,他将自主创新的步子迈得更快,带领公司拿下60余项专利,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新时代台商创业的理想篇章。

  父子二人接续创新的故事,在嘉兴并非个例。眼下,当地台商“厂二代”“企二代”挑起发展大梁,站在父辈的肩上,为产业转型发展闯出一片新天地。

  产城人深度互动过程中,不乏“双向奔赴”的温情。

  “有缘千里来相会,第二个三十年,我们还是会继续前行,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。”浙江一家台资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、副总经理蔡正雄深情地说。

  走进位于嘉兴市区的嘉兴善益共好公益服务中心,一楼店铺内陈列着各式爱心企业捐赠的义卖商品;二楼的培训空间内,来自嘉职院的老师正在为就业困难人群讲授职业技能培训课。

  这是该公司牵头建设的公益项目之一。2023年9月,在该市相关部门指导下,该公司可持续发展专项基金成立,在生态环境保护、困境儿童关爱和就业帮扶三大领域积极开展公益项目。

  在蔡正雄看来,嘉兴及嘉兴经开区不仅是公司“落地生根的出发点”,更是其“携手共进的好伙伴”,“企业将继续致力于公益事业,担当社会责任,与嘉兴一道成长。”

  创新氛围、优质环境,是城市发展的制胜关键。嘉兴对台商的吸引力,更在于持续注入的“嘉”速度。

  入选浙江省首批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,获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前20强,全年进出口总额超过4800亿元人民币,实际使用外资保持浙江省第3……一张张“金名片”背后,是该市作为浙江高质量外资集聚地的底气。

  本次专场活动现场,共落实签约项目21个,总投资5.24亿美元。活动期间,该地还将举办长三角台资企业恳谈会、产业链政策专项对接分享会、“青创筑梦”两岸青年数字经济创新创业训练营等多项子活动,推动嘉台两地各领域交流融合。

  嘉兴市委副书记、市长李军表示,嘉兴将秉持“两岸一家亲”理念,一如既往落实落细各项惠台政策,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推动嘉兴成为广大台商投资兴业、台青成就梦想的最佳目的地和最佳实践地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从买全球到卖全球 侨乡青田打造“双向通道”与世界同频

展柜中,丁敬的“千顷陂鱼亭长”印方角白文,线条刚挺;“奚冈私印”朴茂古秀,书印相融;蒋仁的“蒋山堂”印则于苍劲中见朴拙,别具天趣……“西泠八家”是清代浙派篆刻的八位代表人物,他们的作品以秦汉为宗、以金石入篆,崇尚古意,体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与文脉赓续。其后百余年,浙人治印之风延绵不绝。1904年,在西湖孤山脚下,浙派印人相互研摹的西泠桥旁,近现代印学重镇“西泠印社”成立,彪炳印学史册。

赖冠霖斥私生

台北7月4日电 (记者 张晓曦)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(简称“慈济基金会”)与台湾铁路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台铁公司”)4日在台北举行公益及防救灾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,期待通过备忘录的签署,使双方未来在防灾、救灾方面的合作更加完善,合作关系更加紧密。

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

在上海,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多元化,癌症的负担持续加重。根据上海市卫健委方面14日披露最新监测数据,癌症是上海民众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,位居死因第二位。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制定《健康上海行动——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(2023-2030年)》,进一步加强上海癌症防治工作,推动各项防治措施落地生效。

工资到手仅剩一半 暑期工用工乱象为何不断?

良机是粮食稳产增产的保障。农机给力,种地省力。在春管春耕一线,天上飞的无人机,地上跑的北斗导航翻耕机,都成了种粮好帮手。截至目前,全国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已超过200万台(套)。技术新、装备强,不断优化升级的现代农业机械,为春耕生产提供坚实的装备保障。今春预计全国将有2300多万台(套)拖拉机、耕整地机具、播种机及水稻育插秧机等农机装备投入生产作业。农业农村部在农机方面重点加快高性能播种机推广应用,提高种植密度、确保机播质量,为粮食丰产丰收搭好架子、夯实基础。各地因地制宜,将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作为重点,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。2023年以来,通过专项支持开展样机试制和田间试验推广,已有丘陵山地履带式拖拉机、油麦兼用播种机、山地玉米播种机等在四川、贵州等地开展田间实地应用。

联播观察|习近平点赞奥运健儿赤子情怀

而那批最早感受到偶像力量的孩子,早已开始了自己的征程,且在苏翊鸣正式成为“奔三的大人”时,给了他一份特殊的礼物——在“苏翊鸣效应”的影响下,一群十一二岁的山西单板滑雪小将已经站上“十四冬”的赛场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